执业 3 年左右的年轻律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
专业领域没有明确的定位,业务能力庞杂不精、没有形成系统的经验,想独立又担心没有稳定的案源等等;
赢一个案子就盲目地自信一番,搞不定当事人的时候又会陷入能力不足的自我否定。
如何逆袭晋升,是每个年轻律师都要解决的问题。
答案有很多,专业、人脉、营销等等,但思来想去真正需要解决的第一要务是怎么谈案子。
营销是为了有机会谈案子,专业是为了做好案子,怎么样能把握好每一个谈判的机会,增加我们的谈案和收费的成功率是律师成长的第一步。
做好十个案件,不如谈好一个案件。谈案同时也是律师与委托人建立信任以及同行之间比拼业务能力的过程。
然而现实中谈案多注重“听取和教授”,方式相对单一:委托人说案情,律师分析并给予指导,委托人多为聆听方和受教者,甚至经常委托人全家出动,来跟律师谈案,形成“群问之势”。
律师多是孤身应对,疲于招架,决定一场谈案是否能够获取到客户足够多的信任,赢得代理机会,全靠律师自身的执业经验和临场发挥。
因此跑单的风险特别大,因为大部分律师都称不上合格的谈判者。为什么这么说?谈判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可以收费的案件,没谈成,这是明显不合格的。第二个层次是可以收费的案件,收取到了正常的律师费用,这算合格 。第三个层次是可以收费的案件,收取了超出平均水平的费用。这是优秀。前两者律师占绝大多数,优秀者寥寥。
律师行业毕竟是法律服务行业,律师销售的是自己的专业法律知识。在接案时,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取信于当事人外,如何把一个案件谈下来,考验律师的各种综合技能。
当然案子谈下来以后, 办案技能也是十分需要重视的。
办案是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是律师的根本性工作。从上学开始学习理论知识、为执业证艰辛备考所流的汗与泪、执业后不断学习与提高执业能力等等,都是为办理案件打下理论基础。
同时,办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委托人及其交际圈对律师的评价,更是谈案能否成功的前提。
律师只有将委托人交予的案件办好,才能取得好的口碑,树立起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更好的客户,从而使谈案路走得更顺畅。
谈案办案都是律师必须十分重视的生存技能,但因为法律服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让法律服务的优劣没有一套被广泛认可的既定标准。这使得律师在谈案和办案过程中遭遇了许多价值认可的痛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